/ EN
 
 

青云创投受资公司脉极客MagicMed:
为每一颗跳动的心保驾护航 | 青云故事


 本文转载自Xtecher封面文章《移动医疗黑马MagicMed:绘制中国心脏健康大数据地图,为每一颗跳动的心保驾护航》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医疗健康领域也插上了移动互联网的翅膀,并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发展的阶段。“2016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到74.2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184.3亿。”而细分市场,可穿戴医疗的心电监测领域,市场需求强劲而引人注目。

来自国际权威房颤组织AF-SCREEN发布《心房颤动筛查》数据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发生卒中,其中有近600万人死亡,500万人落下终生残疾。而心房颤动作为一种严重的心率失常,占到全部卒中原因的三分之一。目光回到中国。目前,我国约有房颤患者800万。随着人年龄增长,房颤发生概率也不断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概率高达百分之十。如何有效进行房颤筛查,这一问题,高悬在医疗机构、从业者,以及每一个普通人头顶。

站在人工智能的风口,移动医疗界的一匹黑马——MagicMed同样引人关注。脉极客医疗科技(MagicMed),以单导联的心电监测“心蜜”,在医院之外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测,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监测数据,实现高效房颤筛查。



“我们想成为一个以智能硬件设备为入口,以心脏健康数据智能分析为通道的数据型公司。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者是潜在的人群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创始人兼CEO马龙的终极目标是,MagicMed将建立中国心脏健康大数据地图,为每一颗跳动的心保驾护航。


基层医疗的蓝海

2008年,从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产品部调往刚组建不久的产品翻新部门时,硕士毕业的马龙,已在GE这家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工作了两年。彼时,中国最基层的医疗设备市场正蓬勃发展,需求巨大。“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用到的可能是全球顶尖的医疗设备。而县级、乡级的医院和卫生院里,产品较为滞后。”

马龙意识到,和国外发达的市场环境相比,中国基层医疗设备市场,对医疗器械需求愈发强烈。需求逐年增长,具有巨大的潜力。

敏锐觉察到市场走向,老东家GE开启“走向蓝海(Go Blue)”计划。领先自己的老对手西门子和飞利浦,率先将目光瞄准中国的基层医疗。眼前是中国基层医疗设备的广阔蓝海。这也意味着GE产品翻新业务开展伊始,也将面临全新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要做的,是长期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保证产品能顺利进口。“翻新医疗器械行业,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并有相关法律法规可遵循,但在国内,尚属无人开垦的荒野。进口的二手医疗器械被视为电子垃圾,被法律所禁止。”同时,产品翻新部门,需要对翻新器械进行准确和细致的市场定位,并与新产品部门实现合作共赢。在公司内部,翻新的产品进入市场推广,从策略上要避免与GE既有的新产品线产生冲突。

市场开拓是一个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可算作马龙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体验“创业”。马龙在器械翻新部门工作四年,与团队一起在基础医疗领域开疆拓土。四年间,GE在中国的翻新业务销售业绩达到千万美元级。

辉煌的数字摆在眼前。享受胜利成果的同时,马龙专注自我提升。2012年,在GE工作的第七年头后,马龙进入长江商学院,全职攻读MBA。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管理经验、人脉资源的提升与积累。后,在GE前同事的牵线搭桥下,他于2014年初进入国内经营心脏支架的著名企业吉威医疗,而这一次的职业经历为接下来他的创业之路买下伏笔。

创业之梦心头萦绕。那一年,移动医疗处在资本风口。而马龙也觉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医疗会迎来变革和创新。而自己的方向在何处?尚不明朗。

仅仅半年后,一个创业的机会敲响。偶然与硕士同学宾光宇闲聊时,马龙提到,美国一家主打健康设备的创业公司Scanadu推出一款新的手持设备。只需设备放置在额头上数秒,即可测量血压。这款便携式的设备,与马龙构想的医疗设备创新异曲同工。巧合的是,在学术界早有名气,并在北京工业大学任副教授的宾光宇当即表示,这个东西与他正在进行的研究不谋而合。同时,市场对Scanadu产品的热切期待,也证明了这类医疗设备的潜力所在。一拍即合。二人决定以此手持测量血压设备作为突破口,开启创业之路。


从“小脉”到“心蜜”

2014年底,当马龙坐在宾光宇面前,告诉他自己已辞职准备创业时,这位北工大的副教授意识到,向来做事理性而执着的老同学,已经下定决心另创天地。二人分工,马龙全身心投入创业,而宾光宇将研究成果有机运用到实践之中。在此之前,宾光宇已拥有丰富的项目研发落地经验。

2015年2月初,MagicMed成立,并很快拿到来自云天使的三百万天使投资。

事实上,早在2014年12月底,MagicMed的第一个产品“小脉”已开始酝酿。创业之初,没有资金,也没有场地。马龙和宾光宇,在亦庄一个偏远的厂房里,用借来的机器设备开始研发第一个产品“小脉”。与Scanadu的产品相似,手持设备接触额头以测出血压值。相较算法和电路设计,脉极客面临的第一个难关,来自产品结构设计。“通过一个什么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功能,传感器怎么设置,产品怎么去兼容连接”。

此时,曾在诺基亚负责手机结构设计的孙光加入脉极客,让小脉的结构设计问题迎刃而解。

2015年底,小脉样机问世。拿着样机到社区中进行测试时,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测试对象为学生、朋友等年轻人时,数值较为准确。而在测试社区老年人时,“要么是测不出来,要么就是数据不准。”这类人群中很多是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健康状况较为复杂。老人皮肤皱纹较多,手持设备时手发颤拿不稳,测试时间不到30秒……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测试结果。同样的问题,也是Scanadu产品一直无法攻克的痛疾,其第二代产品也依旧面临和脉极客团队相同的困扰。而要想突破尚处于前沿探索的技术原理,则需要更为巨大的成本投入。以现有团队的力量难以为继。

创业陷入停滞。团队重新思考方向。“我们也在探索,未来在医院之外的这些家庭、社区中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理参数的监测设备”?

彼时,美国医疗设备制造商Sotera Wireless开发的便携式生命体征检测仪Visi Mobile进入视线。设备可便捷并持续监测多个人体的生理参数,包括心电、血压、血氧等等。同时它在美国获得了FDA的认证,已上市销售。Visi Mobile采用非袖带测量血压的技术。 用导线连接身体部位多个传感器,再通过算法去计算出各种参数。“我们觉得是可以实现的。”MagicMed由此重新出发。

2016年中,MagicMed自主研发的多参数生命体征样机诞生。而300万的融资,随着人力物力消耗也捉襟见肘。正值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的冰冷期,融资过程并不顺利。MagicMed将产品送往CFDA检测,等待资质认证。问题来了,非袖带血压测量的技术,在国内没有标准,其批注周期和难度可想而知。

马龙知道,不能停下。为了能顺利运转,团队开始研究下一款从技术上能迅速落地,商业上能迅速投入市场的产品。三个月时间,团队倾其所能。凭借之前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推出了单导联的心电监测产品“心蜜”(Magitor Cell)。“心电监测分为多导和单导。多导采集到心电的信息更加丰富,能够监测到心律不齐、心梗、缺血等等。单导仅能监测心律不齐、心律失常这一大类心脏疾病。”单导对于心律失常这一大类心脏疾病的筛查,尤其对房颤筛查,具有现实意义。

2017年3月底,“心蜜”Magitor Cell正式获得CFDA认证。这意味着,产品可以进入市场。9月份,一笔千万级融资进入,将加速单导联心电监测产品Magitor Cell 的商业化。MagicMed随之迈入新阶段。


绘制心脏健康数据地图

作为MagicMed即将进入市场的第一款产品,心蜜以单导联形式监测心脏健康数据切入,进入心脏健康监测领域赛道。对比市场上同类产品,心蜜的技术能力以及产品体验度优势明显。比如,海外数字医疗公司AliveCor旗下单导联产品监测时长为30秒-5分钟,利用云端存储保存患者数据。其缺点在于监测时间短,监测效果不佳。同样,来自美国的上市心电公司 iRhythm贴片式的动态心电图仪器Zio ,需要消费者连续14天使用监测。监测数据保存在设备中,使用结束寄回给相应医生,手动导出数据后,由医生出具监测报告。ZIO服务成本很高,且无法重复使用。

心蜜结合二者特性,从体验度上进一步做了提升,既可以贴在身上实行24小时监测,又可通过附件,实现监测。互联网和芯片技术的发展,将原本专业的心电监测设备小型化,为其广泛使用推广提供了可能。MagicMed计划,通过与医疗机构和相关项目合作,快速推广心蜜。

接下来MagicMed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如何快速高效地分析和处理监测后的数据?目前,国内移动医疗和家庭健康领域先行者东方泰华,采取人工分析患者的健康数据。面对大量患者的大量数据,则很难快速有效地全面推广。“监测了24小时,我们就有24小时的数据,人工分析数据的效率很低。所以,想要大规模普及应用,就必须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MagicMed的定位清晰:只提供硬件设备以及监测之后的数据分析。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精准实现对心电异常的识别。事实上,在人工智能筛查房颤领域,MagicMed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全球知名的复杂生理参数数据库PhysioNet举办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心律失常房颤人工智能算法筛查大赛中,脉极客的成绩曾一路领先,并最终取得总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

以智能硬件为切口,人工智能开路,马龙为MagicMed规划了一个更为长远的未来。“我们想成为一个以智能硬件设备为入口,以心脏健康数据智能分析为通道的数据型公司。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者是潜在的人群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马龙希望,这些心脏健康数据,最终能绘制成一张中国心脏健康地图。以房颤为例,“未来我们想做这样一个地图,打开这个地图之后,就知道北京甚至全国65岁以上人群房颤的情况,房颤和大家身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医疗条件等等有什么关系。”确切地说,基于地图,MagicMed将搭建中国最大的心电数据库,既可以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与企业提供相应数据服务,同时也能为学术研究、新药研制,以及相关医疗政策制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目前,MagicMed将持续深耕心脏健康领域。产品层面上,12导联便携可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和可穿戴式多生理参数监测设备也将有序推进。

谈及创业之中的种种坎坷艰辛,马龙一度动容,红了眼眶。他在自己坚信的道路上走得坚定。“医疗创业和互联网创业还不一样。互联网行业,我可能到这个风口,有用户,就迅速爆发了。而医疗创业,产品出来得有个经历,拿证至少一年半两年。拿到之后,慢热型的市场需要逐渐积累规模。”

马龙计划,心蜜明年初将推向市场。到明年年中,预计可发售10万台MagicMed便能实现盈亏平衡。在此基础上,逐步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做房颤筛查”。监测到的每一个心脏健康数据,都会汇入健康大数据的洪流,惠及医疗机构、从业者和每一个普通人,为生命与生活带来真切的改变。

 
© Copyright 2017 Tsing Capital